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把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其必然性,这是由二者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决定的,从历史发展过程、技术要素支撑和现实手段实现三个方面均有逻辑关系。

 

  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互联网和新型工业化都是工业和数字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二者的价值都在于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前提是实现工业各要素之间的互联,终极目标是用系统的观点统筹推动工业生产绿色化、智能化,这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纵观我国工业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主动融入世界产业分工格局,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准确把握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探索并长期坚持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实现了工业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战略布局。当前,新工业革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版图、国家创新体系、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主要国家和地区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部署继续强化,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党中央多次对工业互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是统筹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科学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逻辑

 

  从技术要素支撑来看,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企业生产要素和经营要素的全面互联,并通过数字化提升要素生产效率和全局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各要素价值,这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逻辑。

 

  新型基础设施属性日益凸显,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是实现人机物全面连接、打通信息“大动脉”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标识解析体系上线二级节点325个,服务企业超31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近300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建设。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加速新技术突破和迭代创新,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度。工业互联网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度集成,打通云、网、边、端,加速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聚合,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领先,工业芯片、5G工业模组、智能传感终端、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工业级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装备等新产品迅速兴起。通用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探索逐步展开。

 

  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新型工业化发展动能。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应用场景从“研产供销服”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延伸,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应用模式加速普及,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个。应用范围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台(套),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逻辑

 

  从现实手段实现来看,工业互联网可切实优化资源配置、节能降耗,有效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并实现智能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这是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逻辑。

 

  提升生产质量和安全水平,筑牢发展底线。工业互联网通过推动产品设计标准化和智能化,实现质量缺陷预分析与报警、工艺在数在线监控、产品质量动态改进等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要素连接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助力安全管理模式由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分析预警转变,从而筑牢我国工业发展的“技术底线”。

 

  优化资源配置和节约能源,不越发展红线。工业互联网打通经营管理系统与生产执行系统,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精益管理体系,提高市场及时响应、成本精细管控、管理决策等水平。提升生产流程的整体紧凑程度,减少跨工序协同不足导致的能耗物耗,通过能源集成化和智能化管控,实现能源动态平衡和优化利用,从而避免触碰资源和环境的“红线”。

 

  实现智能制造和定制生产,绕开发展“盲线”。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实现材料、设备、产品等生产要素与用户之间的在线连接和实时交互,逐步实现机器代替人工生产。通过客户需求准确获取和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实现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参与,从而避免盲目生产的“盲线”。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释放发展长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不断催生新服务模式,可以发现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机会,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释放企业创新发展的“长线”。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要把握工业互联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现实逻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性基础供给。加强工控、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全谱系技术研发和技术供给,加强通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创新。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广。

 

  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工业智改数转。从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等维度分级推进,在细分行业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梯次推进改造,打造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制定细分领域转型标准和指南。加强共性需求梳理,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协同。

 

  三是加强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与应用。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类分级顶层规划,制定分类分级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推动工业数据采集简单化、汇聚集中化、分析专业化、应用多元化。加快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能力。

 

  四是加强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和安全保障。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标准研制及推广,发布一批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品服务检测认证体系。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增强国家、省、企业平台联动效能,助力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五是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新增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新职业,完善培训产品体系,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能力。推进建设学科标准体系,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一批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基地,健全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培育壮大人才培养生态。

 

作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宝友

来源:人民邮电报

首页 > 成果展示 > 前沿观点

前沿观点

发布时间: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