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近期各地陆续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牢牢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研究分析当前工业发展形势,探索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地方工业经济迈向新阶段,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近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要推动高端化升级。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重点产业加强对外合作,更好发挥在鄂外资外企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要推动数智化赋能。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数字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学习借鉴互联网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重点产业供应链平台,汇聚生产服务要素,促进供需对接,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要推动绿色化转型。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底板”。坚持节约集约发展要求,找准主导产业和产业链主攻方向,推进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化、分布式、生态化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河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全过程,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要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用好雄安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江苏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

  浙江近日举办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4个兼具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4个兼具高成长性和辐射效应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重庆紧扣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深化细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河南分链实施重点细分领域专项攻坚,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推动制造业链群规模能级跃升。

  陕西发挥本省特色优势,聚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承载、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扎实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力争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全面提升陕西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强调加快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延链、有色产业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努力在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业母机领域攻关等方面作出甘肃贡献;加速成长壮大,育出新兴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

  云南强调,没有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全省的高质量发展。要把握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园区振兴发展、经营主体引培、投资扩量提质、对外开放合作、智改数转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八个关键性抓手”,打造工业新动能新优势,提升支撑力带动力竞争力。

  以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江苏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打造数实融合强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协作。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能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让绿色低碳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生态底色。

  浙江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

  河南推进数智赋能,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结合河南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制造业链群智能化水平。

  甘肃深化融合发展,打造数字技术新模式,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云南实施领航工程,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实施先导工程,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占先。

  河北持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将湖北建设成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要将新型工业化纳入高质量发展和先行区建设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江苏强调要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主体”,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支持链主企业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实施协同创新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带动上下游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坚持扩增量、提质量,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努力成长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更有效率地培育中小微企业,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

  浙江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着力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河南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育优做强链主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链群企业共生共赢,以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链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云南大抓经营主体,坚持外引内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

  甘肃强调加强企业培育,带出经营主体新气象,推动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本报记者 韩永军)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