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加速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系统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加快实数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在日前举办的“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会”上,发布了《2024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以及“2024年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等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样本企业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为56.31,多数企业处在局部优化和系统集成阶段。这一数据反映出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工业数字化转型正走深向实、向新而行。
政策层面的支持体系正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体经济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五方面能力全面提升,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加大对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得到强有力保障。
信息基础设施为工业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规模应用,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将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安全的支撑,同时促进数据的高效流通与价值的深度挖掘,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和协同化,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智能制造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周济表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周济认为,“十五五”期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我们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
企业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原校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表示,深化数字化转型涉及很多问题,他从过程视角强调,企业需要在其全过程、全链条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过程孪生”可实现物理系统运行的实时优化或辅助决策控制。数字孪生不仅要用于产品或装备运行过程,也应该用于车间、工厂乃至供应链的过程。他认为,在准备智能化升级阶段,企业自然会关注智能机器人应用;另外,要意识到利用AI可洞察复杂高阶关联,从而使企业在某些方面不断改善。此外,他还谈到大模型在企业的应用尚需探索,动向值得关注。
加快实数融合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深入实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智能路径。未来,实数融合将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本报记者 吴双)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