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各地争先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发布时间:2025-04-01 09:43:53

  从DeepSeek应用的火爆到“杭州六小龙”的出圈,到“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各地密集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现象级应用加速落地、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各地争先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期。

  政策密集出台抢占发展新赛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这是“人工智能+”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去年的提法侧重于技术研发不同,今年的提法更侧重于产业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终端的应用。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能够真正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国家政策加快部署,各地政策接续出台,发展目标日益明确,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北京市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上海市提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深圳市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杭州市提出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在宇树科技、深度求索等“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的同时,杭州市发布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形成基础通用大模型1个以上、行业专用模型20个以上,建成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10个,集聚开源模型生态企业100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生态最优城市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其他城市也积极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部署。北京市发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将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具身智能芯片、全身运动控制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产出不少于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具身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上海市发布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深圳发布四份行动计划,涉及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独角兽企业超1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苏州市提出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引进培育参数量超千亿的通用大模型,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成都市发布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力争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从发布政策到奖励资金,再到吸引人才,各地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不断加快,相互比拼的“火药味”十足,被戏称为中国硅谷的“争霸战”开启了。

  “人工智能+”产品创新跑出“加速度”

  “天工”机器人能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快速地通过雪地、沙石等复杂地形,实现“超百级、大高差台阶”的持续攀登;诊室听译机器人能实时识别、记录医患问诊内容,为医生提供问诊提示、健康知识推荐、用药安全提醒、病历生成等服务;宠物医疗大模型能根据患宠的性别、基础信息和身体部位的症状描述,智能推荐就诊的科室及医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并加速规模化应用落地。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

  从“行走的显示屏”到“聪明的机械臂”,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大模型电视、AI手机、智慧家居等产品扎堆亮相,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涌现。近日,京东开始布局具身智能,海尔发布“AI之眼”,产业界各方也纷纷加速推出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据毕马威中国预测,到203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人工智能终端的生产制造兼顾了数字领域的前沿技术,也离不开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今年以来,国产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电子、汽车等重点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今年1—2月,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虚拟现实设备、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7%、30.2%、27.0%、19.6%。

  各地也先后亮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成绩单。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000亿元,目前已备案105款大模型产品。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AI大模型备案。

  随着更多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的落地,以及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赛迪顾问预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6%。(苏德悦)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