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再上台阶 “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加速突破
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前两个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近1.9万亿元。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6.3%,“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信息通信业平稳有序发展,一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持续增强。截至3月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达到了292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了75.9%,千兆宽带用户达到了2.18亿户。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前两个月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点工业领域规模化部署加快,“人工智能+”等创新产品加速突破,AI手机、AI电脑、AI电视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不断走进千家万户。
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 凝聚合力推进6G创新
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信息通信业平稳有序发展。一季度,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69亿元,为全年工作奠定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439.5万个,实现“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在千兆光网“县县通”的基础上启动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在全国86个城市的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试点部署。重耕2G、3G、4G系统无线电频率用于5G系统,5G网络容量和信号覆盖水平持续提升。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
应用赋能方面,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6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达到2.18亿户。在行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85万个,累计遴选700家高水平5G工厂;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案例超13.8万个;在采矿、港口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有效助力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医疗、教育领域实现全流程全场景覆盖,有力支撑公共服务高效便捷、均衡发展。
“对于大家都十分关心的6G研发,我们指导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凝聚合力推进6G创新,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谢存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进一步深化与韩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方面,一季度向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鼓励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截至3月底,我国已有超过2400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6.5%。
谢存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拓展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广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深度、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更大功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产厂商研发“人工智能+”产品已超百款 大模型加快落地
最近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火爆“出圈”,激发了全社会的应用热情和创新活力。国产大模型登顶全球主流开源社区下载量榜单,创造了“中国速度”。
谢少锋表示,国产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已超百款,实现了“智”变升级。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经实现了“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既能演杂技、扭秧歌,又能搬重物、拧螺丝,在制造场景加快落地,例如辅助汽车生产线装备作业、助力智能分拣搬运等。同时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
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部省协同推进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财政部设立了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资项目;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累计制定了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目前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谢少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供给,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同时建生态,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覆盖全部工业大类 体系化发展走在全球前列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去年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打通了信息“动脉”。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政区,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供了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数字大通道。二是激活了数据“经络”。建成自主可控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383个,标识注册量超过6500亿个,服务企业超50万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14亿条,初步构建工业模型语料库。三是提供了产业“大脑”,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超1亿台(套),全国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约400万家次,为经济运行、政府治理提供了更加可视化、精细化的创新手段。
谢少锋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共赢;坚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高标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以优质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坚持高质量供给,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持工业经济向稳向好发展势头。(记者 郭佳、满全勇、李伟欢)
来源:人民邮电报